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

中文知识站 人气:4.73K

问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流传。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期的乐器,皆可*其事。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采诗”以“配乐”的做法。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左传》记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正规化,乐府文学(歌辞)的建设也渐见起*,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管齐下,大规模进行。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这是古老的采诗传统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采”法?《尚书》之《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效实行起来,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歌辞”等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优秀民间作品,大多是以此种方式被保存下来的。如《汉铙歌*曲》中的多数歌辞,还有《日出东南隅行》《昭君怨》等。从*诗歌史角度看,除了上古先秦时期有《诗经》中的民歌外,唯有汉代一大批乐府民歌,能够占据诗坛的半壁*山,这一景观,是其他朝代很少看到的。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历朝历代都很丰富,但因为是底层的文学样式,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难以流传。

B、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这一做法到汉初已经被弃之不用。

C、官府采集百姓讴谣的目的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夏书》中的“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说明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

D、民间歌谣虽然当初没有进人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但是这些民间歌谣的存在,提高了汉代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汉代保留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歌谣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对民间文学十分重视,而民间文学要想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的力量。

B、汉武帝时期因为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并最终完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的建立,民间歌谣也随之繁盛起来。

C、周朝时期,为了扩充“乐”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风的功能,周公采取“采诗”以“配乐”的形式制礼作乐,这种做法在后世也有沿用。

D、除了《诗经》中的民歌外,*诗歌史上还有汉代的乐府民歌能够与其他诗歌类型抗衡,这也说明了汉乐府歌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发现的殷周时期的乐器能够*,在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宗庙祭祀、朝廷的礼仪以及自身的*等,都设立了不同规模的乐队。

B、汉代的乐府文学丰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朝廷发动文士写作歌辞,如当时最负盛名的司马相如等人参与创作;二是收集民间歌辞。

C、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遥这一做法是在汉朝实行起来的,开始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环节,这种效仿古老的采诗传统的做法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D、汉代的民间歌谣仅仅因为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遥辞”中而成为十分优秀的民间作品,从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回答】

C 2、B 3、D                    【考点】社会科学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解析】【分析】(1)C项,“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说法错误。文中第一段说“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是从周朝开始的;第三段中说“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而汉代则是“仿效”此法,派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 (2)B项,不合文意,根据原文第2段“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可知该项的“……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与原文意思不符;无中生有,“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在文中没有依据。 (3)D项,强加因果,被收集并保存在“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中的民间歌谣本身就是优秀的民间作品,并不是因为被保存下来才成为优秀作品的。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TAG标签:#歌谣 #阅读 #每小题 #现代文 #文本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