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润甫字温伯,建昌人。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润甫字温伯,建昌人。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

中文知识站 人气:6.72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润甫字温伯,建昌人。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熙宁中,王安以润甫为编修中书条例、检正中书户房事。神宗览其文,除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同*绾、张琥治郑侠狱,深致其文,入冯京、王安国、丁讽、王尧臣于罪。

擢御史中丞。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然言责之路,反为壅抑;非徒抑之,又或疑之。论恤民力,则疑其违道干誉;论补法度,则疑其同乎流俗;论斥人物,则疑其讦以为直。故敢言之气日以折,而天下事变,有不得尽闻。曩变法之初,势自当尔。今法度已就绪宜有以来天下论议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如此则善言不伏而真大治也”又言:“兴利之臣,议前代帝王陵寝,许民请*耕垦,而司农可之。唐之诸陵,因此悉见芟刈,昭陵乔木,翦伐无遗。熙宁著令,本禁樵采,遇郊祀则敕吏致祭,德意可谓远矣。小人掊克,不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

迁翰林学士。因论奏相州狱,为蔡确所陷,落职知抚州。移杭州,以龙图*直学士知成都府。召复林学士兼掌皇子*笺记,一时制作,独倚润甫焉。哲宗立,惟润甫在院,一夕草制二十有二。进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以母丧去,终制,为吏部尚书。梁焘论其草蔡确制,妄称有定策功,乃以龙图学士知亳州。阅岁,复以承旨召。数月,除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请郡,得知蔡州,移永兴*。

元祐末,以兵部尚书召。章惇议重谪吕大防、刘挚,润甫不以为然,曰:“俟见上,当力争。”无何,暴卒,年六*。

(节选自《宋史·*润传》)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法度已就绪/宜有以来天下论议/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如此/则善言不伏/而真大治也/

B.今法度已就绪/宜有以来天下/论议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如此/则善言不伏/而真大治也/

C.今法度已就绪/宜有以来天下论议/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如此则善言/不伏/而真大治也/

D.今法度已就绪/宜有以来天下/论议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如此则善言/不伏/而真大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润甫字温伯,建昌人。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A.请*,指古代贵戚、官僚等向朝廷求取土地的手法,也指贵戚、官僚向朝廷请求处理官荒地的办法,文中指前者。

B.郊祀,是君王带领大臣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为百姓和国家析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终制,指古代父母去世后服满三年之丧,此指官员履行丁忧守制这一制度完毕。

D.元祐,是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年号是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润甫进入官场,受到多方提携。他进士及第后入仕,首先被举荐为贤良方正,接着被王安石提拔负责中书省下具体事务,后来被神宗授予集贤校理等。

B.*润甫直面弊端,极力建言献策。他担任御史中丞时,面对不同意见受*被怀疑的现状,主张在法律确立时,皇上应允许人们讨论,天下才能大治。

C.*润甫热心政事,得到皇上支持。他发现司农纵容百姓开垦前朝帝王的陵园,致使那里的树木被砍伐一空,于是及时制止这种无端行为,获得皇上认可。

D.*润甫为人耿介,遇事从不退缩。他因为议论上奏相州狱事,被陷害贬职;他认为章惇议论重贬吕大防,刘挚不妥,表示等到见了皇上,必当竭力相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故敢言之气日以折,而天下事变,有不得尽闻。

14.唐之诸陵,因此悉见芟刈,昭陵乔木,翦伐无遗。

【回答】

10.A  “至于”,连词,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论议”,动词,作“天下”的谓语。据此在“至于”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如此”的意思是“像这样的话”,是一个完整的短句,其后应断开,可排除C项。故选A。

11.A   “请*”是指向朝廷请求处理官荒地的办法,贵戚、官僚等借此可以敛财兴利。

12.C    “及时制止这种无端行为”不正确。他只是向皇上建议希望贬退首先提出准许垦耕前代帝王陵墓的人,恢复旧的制度。皇上答应了。

13.  所以敢于发表言论的风气逐渐衰落,而天下的事情发生变化皇上不能全都知道。

14.  唐代帝王陵墓上的草木,于是都被铲除,昭陵上高大的树木,被砍伐毫无遗留。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