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舟行西郭即景①庞树柏一棹夷犹去②,三桥寻梦痕。夕阳红纤路③,春水绿柴门。樵笠歌松顶...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舟行西郭即景①庞树柏一棹夷犹去②,三桥寻梦痕。夕阳红纤路③,春水绿柴门。樵笠歌松顶...

中文知识站 人气:2.2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舟行西郭即景①庞树柏一棹夷犹去②,三桥寻梦痕。夕阳红纤路③,春水绿柴门。樵笠歌松顶...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舟行西郭即景①

庞树柏

一棹夷犹去②,三桥寻梦痕。

夕阳红纤路③,春水绿柴门。

樵笠歌松顶,渔榔④响苇根。

野桃开又落,何处武陵村?

注:①西郭:即诗人家乡附近*苏常熟西城门。②夷犹:从容。③纤路:*河边拉纤的小路。④渔榔:渔人捕鱼时用以敲击船症、惊鱼入网的长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题意,诗人荡舟悠闲,顺水而下,寻找旧游痕迹。着一“寻”字,承首句之“去”字,又领起所写之景。

B.颔联侧重写景,平常的景物夕阳、纤路、春水、柴门,组成了一幅典型的*南水乡的景*图,优美动人。

C.颈联侧重写人,椎歌飘忽,渔榔阵阵,写出了*南*勤劳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人物怡然自乐。

D.尾联由“寻”之所见,直抒胸臆,发出由衷感叹;此地美景如画,人们安居乐业,何必羡慕武陵之桃花源呢?

2.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运用了哪些具体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回答】

1.D

2.①**对比。“夕阳红纤路,春水绿柴门”,**鲜艳、明亮,红绿交错,相映成趣,画面赏心悦目。②视听结合。颔联、颈联把视觉、听觉形象融为一体,绘声绘*的勾画出了一幅夕阳下流动变幻的图画。③动静结合。夕阳纤路、春水柴门,松顶樵歌、苇根渔榔,画面*静美,声响动人心弦。④远近结合。纤路悠远,松顶樵歌自远而来;柴门近在眼前,渔榔声声传出芦苇丛中,富有生活气息⑤联想或用典。武陵村,借用陶潜笔下桃花源之典故,展开联想:野外的桃花开了又落,此地一年四季,景*如画,*生活祥和安宁,岂不正是武陵又一村!

【分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直抒胸臆,发出由衷感叹”错误。是作者由“寻”而发出的由衷之感。诗人的家乡,地处*南,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安宁,岂不正是武陵又一村!作者把这种言外之意,寓于这尾联的问句之中,使读者去品味、去想象,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笔法。尾联非直抒胸臆,而是以问句传达言外之意:所见之处,岂不也是令人向往的武陵桃花源吗。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夕阳红纤路,春水绿柴门”,写景*之秀美。落日的余辉染红了岸边的纤路,澄绿的春水映照得岸边的柴门泛着绿*。诗中的“红”、“绿”,以鲜艳、明亮的**引人注目,**对比鲜明。颔联、颈联主要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角度来写。颔联、颈联把视觉、听觉形象融为一体,夕阳、纤路、春水、柴门,组成了一幅典型的*南水乡的景*图,而红绿交错,相映成趣,又该是怎样一幅*静美,赏心悦目的动人画面。颈联中的“歌”、“响”二字,造成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它扣住了樵夫、渔人的身份特征,既写出了*南*勤劳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情景,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纤路悠远,松顶樵歌自远而来;柴门近在眼前,渔榔声声传出芦苇丛中,富有生活气息。“武陵村”,陶潜《桃花源》中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常熟虞山北麓有桃源涧,诗人因作此联想。运用联想或用典,展开联想,诗人的家乡,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安宁,岂不正是武陵又一村。

知识点:

题型:诗歌鉴赏

TAG标签:#寻梦 #各题 #西郭 #夕阳红 #舟行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