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中文知识站 人气:2.2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是作者          (朝代)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人名)。( 1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2分)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还家(    )               

③无论魏晋(    )     ④便扶向路(    )

最旖旎的风光总在幽僻处,本文开篇交代了发现这美丽桃花源的经过,其中特别细致地描绘了桃花林的景*。如何理解这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分)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几百年过去了,李白在《桃源》中对“处处志之”“不复得路”的结果仍然无法释怀。这样的结果难免令人遗憾,作者为什么要构思这样的结局?(2分)

桃花源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将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心灵的家园。一千多年来关于桃花源的诗文近三十万字,可见文人们对它的钟情。桃花源究竟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而令人心驰神往?你如何评价这种理想?(3分)

【回答】

9.东晋陶渊明(共1 分,每空0.5 分)

10.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更不用说④沿、顺着(共2分,每小题0.5 分)

11.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突出桃花林景*之美,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

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美好做了铺垫。(共2 分)

12.作者有意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给全文增添一层神秘的**。同时,表明桃花源

是作者虚构的,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暗示现实中它是不存在的。(共2 分)

13.①桃花源景*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纷争,

人人平等,*安宁。这是作者乃至封建社会广大*共同向往的社会。②这种

理想社会带有强烈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

是一种空想。(共3 分)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为业 #缘溪行 #夹岸 #忽逢 #路之远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