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

中文知识站 人气:2.8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深 虑 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①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②。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注:庶孽:兄弟子侄       祚:帝位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区区:拳拳,形容诚挚的样子。

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惩:*戒,借鉴

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求:寻找

D.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几:先兆、预兆

1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B.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C.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D.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第一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第三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戒后世君主。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2)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回答】

12.A

13.B

14.C

15.

(1)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但是(没想到)王莽最终夺取(或更换)了汉家的皇位。(“以为”1分,“卒”1分,“移”1分)

(2)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状语后置2分,句意通顺1分)

(3)难道他们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岂1分,活1分,工1分,判断句1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 项的“区区”是“微不足道的样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包括通假、异义、多义、活用、偏义,此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选取常见义项中的固定用法。记忆为主,推断为辅。具体答题时,要根据语境采用代入法做出判断。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故”“虽”“而”“此”等固定句式的标志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因此可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观点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对于议论文,一看论点,二看论据,三看论*。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观点,然后从论据选择与论*过程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观点错误。

1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 “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卒”是最终的意思,“移”是夺取或更换的意思。(2)两个状语后置“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一定要倒过来翻译。(3)“岂……哉?”“乃……也”两个固定句式要译准,“活”,救活;“工”,擅长。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本题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对重点实词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一定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武姓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使可以制服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上天,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常图 #备其 #所易 #遗其 #下题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