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

中文知识站 人气:2.18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深度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叹

1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于是余有叹焉              然力足以至焉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凌万顷之茫然     D.客有吹洞箫者

14.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观点。[来源:8

15.把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译: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

【回答】

11.C

12.D

13.B

14.C

15.(1)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2)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3)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语境,把握语句大意作一分析、判断。C项,名:动词,识其本名。这里要注意,名,是古实词中应掌握的120个之一,有两种意思,一是名词用法,二是动词用法,这里结合语境,应为动词用法,把握这个句子意思,应解释为:“知道其本名”等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解答可以采用第一种办法,从结构上辨析,各选项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本题中,注意把握该句话的意思: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则不难得出*。

12.

试题分析: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是否一样。A项,其,前一个是代词,自己,后一个是难道,表反问;B项,以,前一个表并列,而且,后一个表修饰;C项,焉,前一个是句末语气词,后一个是代词,那里;D项,之,前后两个都是主谓之间,取独。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如何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1.语境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2.全句关照法。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3.代入检验法。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了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如果语意通畅,就是准确的;4.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此题中,考查的“以”用法容易模糊,要注意结合语境细致分析,另外,“焉”这个词也应考虑其几种用法,注意结合语句加以分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句式类型,需要逐项分析即可。A项,高余冠之岌岌兮,是定语后置句,“岌岌”是形容词,作定语;B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状语后置句,“于其址”就是“在这个地址上”;C项,凌万顷之茫然,是定语后置句,“茫然”形容词作定语,置后;D项,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者”字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留心语言标志,特殊句式都有语言标志。此题涉及到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应注意分析这两类句式的特征。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一般有五种形式。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而状语后置,是指文言文中处于谓语后面作补语的部分,在理解和翻译这类句子时要以状语来看待。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本题中,C项,“凌万顷之茫然”,是定语后置句,但一般同学不易判断。

1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大意,从人物的言行、事件的叙述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解答需审读题目,明确要求,抓住题眼,综合归类,做出*。本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C项说法,文本中不能读出来,所以符合题干要求。

1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注意以下字的解释:(1)其:自己;极:尽兴;(2)非常:不寻常,不一般;观:景象;(3)所以:……的原因;学者:求学的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具体而言,一要审语境,注意贯通上下文,把握文段基本意思,二要审语句,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和句式,如(3)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同时,注意把握个别词的意思,比如:(1)中的“其”字,是个虚词,但这里却要解释为“自己”。

【文言文翻译】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文后 #褒禅山 #褒始 #小题 #舍于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