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雪涛*集序①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雪涛*集序①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

中文知识站 人气:1.9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雪涛*集序①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雪涛*集序①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注:①《雪涛*集》,为明代*盈科所著诗文集。*盈科,字进之。②鞓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③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

1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为牵合              勉强相合

B.摭腐滥之辞            拾取

C.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模拟抄袭

D.以取世嗤哉            指责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不敢自伸其才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

B.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余扃牖而居

C.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D.每会必以诗文相励                     臣具以表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B.作者认为近代文人提倡复古,这是对的,但把抄袭当复古,拾取前人牙慧,屈服于旧的体式,这种做法足以使人感到羞耻。

C.作者认为*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只是有一两句语言过于通俗,进之这样做未免矫枉过正。

D.作者批驳了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文章结构严谨而又不拘俗套,独抒*灵,阐明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点。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

(2)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

【回答】

15.D

16.D

17.C

18.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错一处扣0.5分)

19.(1)聪明人被这种习气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

(2)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穷、极”,极尽,1分;俳,滑稽1分;能完全地表达,1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的正确与否。D项,嗤:讥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D项,可以联系语境分析其意思。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D项,“以”,用;A项,“其”,自己的/这  B项,“而”,承接/修饰;C项“之”,这/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比如本题中的“以”后面都跟有名词和动词,故用法相同。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C项,说*近之语言“平易俚俗和滑稽”矫枉过正不正确。原文意思是指“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C项,在文中第四段,说*近之语言“平易俚俗和滑稽”矫枉过正不正确。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回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 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余”“进之”“时人”等,关键动词“以为”“有以”等,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第一句中,“牵于习”被动句1分;“乐”,喜欢,以……为乐,1分;“和”,响应,1分。第二句中,“穷、极”,极尽,1分;俳,滑稽1分;能完全地表达,1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参考译文】

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所以即使没有情感的花草树木也要有所变异,牡丹花中的鞓红和鹤翎等品种,就不能不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做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有才能的人被旧的体式所屈服,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二句不切实际的话语,拼凑成诗。聪明人受这种习气的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就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

我和进之自从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信笔所写信口所说,都形成一定的规则,他所说的都是现在人不能说的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音节悠长,在这方面他无疑属于当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俚俗而流传的,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滑稽而流传的,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就是这样的。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要不是这样,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什么要选择一二句浅显的话语,不能自行割舍,以至于招来世人的讥笑呢?拿这种观点来看进之的诗,他无疑是诗的大家了。此集中诗歌若干卷,散文若干卷。此集编成,进之自己起名为《雪涛*集》。石公袁子为此集作序。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雪涛 #袁宏道 #妍媸 #集序 #各题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