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2019·四川遂宁)阅读下面*、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2019·四川遂宁)阅读下面*、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中文知识站 人气:5.13K

问题详情:

(2019·四川遂宁)阅读下面*、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2019·四川遂宁)阅读下面*、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滨,被发行吟泽畔,颜*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回答】

1.(1)苟且偷生 (2)同“披”披散(3)比(4)于是,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苟得”可以用扩词发,如“苟”可以扩成“苟且”,“得”可以组成“得到”,结合语境进而理解成“得到生命”即“偷生”。第(2)题是通假字,首先指出所通的字,即“披”,然后说出意思,即“披散”。第(3)题是古今异义词,“于”在这里是“比”的意思。第(4)题“遂”是文言文中常见词。“遂”一般情况下译为“于是,就”,这需要平时熟记即可。

2.(1)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

(2)全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语句通顺即可。(1)重点词语“是(这)”“勿(不)”“耳(罢了)”。(2)重点词“举世(全世界)”“浊(浑浊)”“清(清白)”“醉(沉醉)”“醒(清醒)”“是以(因此)”。

3.通过鱼和熊掌的关系,类比生与义的关系,从而引出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的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为例,引出生与义的关系,这是运用的是类比的方法,表明在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从而提出本文观点。(答到“类比”得1分,阐述的1分)

4.第一问:参考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叛国,刘胡兰为保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谭嗣同为变法慷慨赴死……

第二问:参考示例:在文中,孟子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时封建时代,当然具有一定的进步*。因为他所宣扬的“义”是封建的“礼义”,如《礼记·檀记》中记载的那个饥饿的人因不受没有礼义的施舍而饿死。这种“礼义”反映了封建的道德观,在当时,对于社会的稳定、人们行为规范的约束有积极的作用。在今天,我们应当赋予“舍生取义”的“义”以新的含义。那是为了国家和*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在抗击*的战斗中,大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病人;如孔繁森同志为了藏族*的健康和幸福,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学会说呢个补写事实论据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第一问:补充事实论据答题格式:人物+事件。注意事件要围绕“舍生取义”的内涵来组织语言,简洁凝练地加以概括。第二问: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可以既结合课文又联系现实来谈,也可以只谈自己的理解,要注意体现正能量,言之有理即可。

【乙文译文】

屈原到了*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而葬身于*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而死。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文言文 #各题 #遂宁 #所欲 #熊掌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